2018年四川电大第四届经典诵读大赛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,根据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—2020)年》,提高国民语言文化素质,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,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,结合《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8年—2020年)》,经学校研究决定,由四川电大宣传部和文法学院共同举办“2018年四川电大第四届经典诵读大赛”。 一、活动宗旨 四川电大经典诵读大赛自2012年始,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,并荣获2017年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校园学生活动二等奖。这项以“雅言传承文明,经典浸润人生”为主题的活动,获得我校师生的广泛参与,成为一项重要的语言文化活动,成功助力校园文化建设。四川电大积极组织开展校园学生活动,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舞台,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热情,促进师生、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,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,推动校园文化建设。 “用语言传播民族文化,用语言塑造民族精神。”经典诵读大赛不仅提高了我校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,而且开阔了文化视野,提高了人文素养。学生通过参加比赛,加深了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,并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,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,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。 二、参赛对象 开放教育、成人教育各专业在籍学生(2018年毕业生除外)。 三、诵读篇目 诵读篇目仅限古今中外经典名篇。诵读形式不拘一格,活泼新颖,特色鲜明,充分体现作品内涵。 四、比赛形式 (一)预赛:不限形式,各分校自行决定。 (二)复赛:录制4分钟以内(不需要自我介绍)视频。视频时长4分钟以内,视频文件大小控制在80Mb左右,视频分辨率为720p,文件格式为mp4格式(视频编码为H.264,音频编码为mp3,视频码流控制在512kps及以下,音频码率44.1Khz)。请保证音质、画面清晰稳定,诵读过程可采用配乐、背景等辅助手段,参赛选手本人必须出现在视频画面中。 (三)决赛:现场比赛。 五、大赛流程 (一)预赛 2018年5月—2018年7月为预赛阶段。预赛由各分校自行组织安排,选拔优秀学生作品参加复赛。 (二)报送作品 各分校于2018年9月5日前将推荐参加复赛的作品视频文件、报名表(见附件)电子文档(压缩文件包形式,文件命名为:分校名+第四届经典诵读大赛复赛参赛作品),发送至邮箱120905437@qq.com。 注意事项: 1.每位学生提交的参赛作品限1个; 2.每个分校推荐参加复赛的作品不超过10个; 3.每位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限1名; 4.各市、州、系统电大(分校)对其上报作品的原创性负责。 (三)复赛 2018年9月为复赛阶段。复赛由四川电大宣传部、文法学院组织,届时参赛作品将统一上传至“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第四届经典诵读大赛”网页,采用网络投票(投票时间段届时在网站首页通知)与校内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(网络投票30%,校内专家评审70%),评选出前15名选手参加现场决赛。 (四)决赛 2018年10月下旬为现场决赛阶段。决赛在四川电大举行,由四川电大宣传部、文法学院组织,届时将邀请校外专家担任评委,评选结果当场公布。 (五)现场颁奖 决赛现场公布获奖结果,对获奖者及其指导教师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,同时还将根据各市、州、系统电大(分校)开展竞赛工作的动员和参与情况评选团体组织奖并颁发证书。 六、大赛奖项设置 (一)个人奖 大赛设参赛个人一、二、三等奖,具体奖励方式如下:一等奖1名,每名奖金10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;二等奖2名,每名奖金8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;三等奖奖金4名,每名奖金500元并颁发获奖证书。 (二)团体组织奖 大赛设团体组织一、二、三等奖,评选方式为:按累计积分从高到低,评出团体组织一等奖1名、二等奖2名、三等奖3名,并颁发证书。 积分细则如下(每个作品只按最高分积分一次):
(三)指导教师奖 大赛设优秀指导教师一、二、三等奖,评选方式为:指导的学生获奖,该指导教师获得对应等级的指导教师奖。指导教师一等奖1名,奖金800元并颁发证书;二等奖2名,每名奖金600元并颁发证书;三等奖4名,每名奖金400元并颁发证书。 七、评分标准
八、联系方式 四川电大宣传部:028-87776638 四川电大文法学院:028-87763170 九、经费预算
|